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2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印堂”、“天枢”穴改善抑郁症消化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肠肽类激素下丘脑生长抑素(SS)和血清胃泌素(GAS)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型模型大鼠下丘脑SS显著下降和血清GAS显著升高(P<0.01);电针可以升高下丘脑SS和降低血清GAS含量(P<0.05,P<0.01)。结论:调节脑肠肽类激素的释放,可能是电针改善抑郁状态下大鼠消化功能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2.
结合物权运行状态和情势进行梳理,物权有基础性实行效力、衍生性保全效力与转化性救济效力。实行效力契合物权本旨,表现静态归属和物权人得通过一定实行行为使物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保全效力主要指物权请求权,属衍生性请求权,其独立性要求或重新认识侵权行为法的债法地位,或将其中物权请求权效力的内容还原归位到物权法。救济效力是物权的最终效力,也是损害赔偿之债或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于此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合一。对物权效力作量的考察可帮助认识物权效力边界和作用范围。实行效力转化为救济效力时,不存在如债权获得救济时的“同一性”而是效力量受到了减损。可提出某些物权救济之债具有相较一般债权优先的办法来还原和保持物权效力量。  相似文献   
23.
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园区,欠发达地区园区竞争产业。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要素累积单薄,园区竞争产业处于不利境地,制度创新成为唯一出路。文章从企业的契约性质角度,讨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价值基础,提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制度条件,分析了园区产权经营的复杂性,探讨了园区产权效率经营的制度安排。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权经营政策创新提供借签。  相似文献   
24.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旗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断释放的民族精神,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意识,文明先进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5.
诗体赋主要产生于西汉初期,作为汉赋中的一种体式,它兼有诗与赋两种特征.与同为汉赋的散体赋和骚体赋相比,诗体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语言上多四言整句;内容上多为咏物题材;表现手法上多以象托意.诗体赋的产生和发展脱离不了与先秦诗歌的关系,但真正作为诗体赋的滥觞,应当是屈原的<橘颂>和荀卿的<赋篇>五德,它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诗体赋的三个特征.先秦帛书<相马经>文体类似于赋,对于研究汉代诗体赋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大气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研究区域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根据不同功能区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累积效应,表明区内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是该区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根据对道路边界的降尘监测,表明施工工地对道路扬尘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处于建设发展期的区域,加强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控制是保证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8.
论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一生中不断探索怎样在中国实现和谐社会取得过伟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他在长期的探索基础上形成了系列的包括社会和谐的构建目标、构建主体和构建关键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正确把握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延安时期新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女性的经验和视角出发,探究延安时期新女性所经历的“妇女解放”的艰辛历程。以翔实的资料,展现出延安新女性在革命者与妻母角色、家庭责任与女性自我发展、男性歧视与女性的苦闷这些矛盾冲突中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30.
论税收法定主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笔者对“税收法定主义”加以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引起立法者对税收法定主义的重视,并希望能在在适当的时机将其明确在宪法条文中,从而对我国的税收法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